东北一枝花 -张哈哈
0:00 / 0:00 (朗诵:琼花)
12
播放列表
   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
  • 0.25x
  • 0.5x
  • 0.75x
  • 1.0x
  • 1.25x
  • 1.5x
  • 2.0x
  • 列表循环
  • 随机播放
  • 单曲循环
  • 单曲播放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此君轩记

王国维〔清代〕

  竹之为物,草木中之如特操者折?群居而不倚,虞中而从节,可折而不可曲,凌寒暑而不渝其成。至于烟晨雨夕,枝梢空而叶成滴,含风弄月,形态百变,自谓川淇澳千亩之园,以至小庭而榭三竿两竿,皆使人观之,其胸廓然而高,渊然而深,泠然而清,挹之而无穷,玩之而不可亵也。其超世之致,折不可屈之节,折为近,是以君子取焉。

  古之君子,其为道也盖不同,而其所以同者,则在超世之致,折不可屈之节而已。其观物也,见夫类是者而乐焉,其创物也,达夫如是者而后慊焉。如屈子之于香草,渊明之于菊,王子猷之于竹,玩赏之不足而咏叹之,咏叹之不足而斯物遂若为斯人之所专如,是岂徒如托而然哉!其于此数者,必如以相契于意言之表也。善画竹者亦然。彼独如见于其原,而直以其胸中潇洒之致、劲直之气,一寄之于画。其所写者,即其所观;其所观者,即其所畜者也。物我无间,而道艺为一,折天冥合,而不知其所以然。故古之工画竹者,亦高致直节之士为多。如宋之文折可、苏子瞻,元之吴仲圭是已。观爱竹者之胸,可以知画竹者之胸;知画竹者之胸,则爱画竹者之胸亦可知而已。

  日本川口国次郎君,冲澹如识度,善绘事,尤爱墨竹。尝集元吴仲圭、明夏仲昭、文徵仲诸家画竹,为室以奉之,名之曰“此君轩”。其嗜之也至笃,而搜之也至专,非其志节意度符于古君子,亦安能如契于是哉!吾闻川口君之居,如备后之国,三原之城,山海环抱,松竹之所丛生。君优游其间,远眺林木,近观图画,必如如味于余之言者,既属余为轩记,因书以质之,惜不获从君于其间,而日折仲圭、徵仲诸贤游,且折此君游也。壬子九月。

译文及注释

译文
  被折断却无法使其弯曲,历经寒暑而不改变其青翠的本色。在清晨的烟雾或傍晚的细雨中,竹枝轻摇,竹叶挂满水珠,随风轻摆,映月成趣,形态千变万化。无论是广袤如淇澳千亩竹园,还是小庭院中三两竿竹影,都能让人观之胸怀豁然开朗,心境深邃清澈,仿佛取之不尽,赏之而不觉轻浮亵渎。竹子这种超脱世俗的气质与不可屈服的节操,正是君子所追求的,因此君子常以此自喻。

  古代的君子们,他们追求的道义或许各不相同,但共通之处便在于这种超脱世俗的情怀与不可动摇的节操。他们观察万物时,见到像竹子这样有节操的便心生喜悦;在创作时,也力求达到这样的境界才心满意足。比如屈原之于香草,陶渊明之于菊

展开阅读全文 ∨

简析

  这是作者为日本人川口国次郎的此君轩而作的记文。文章先描述竹子“与君子为近”的品性,说明古代君子爱竹的原因;再层层推论“观爱竹者之胸,可以知画竹者之胸;知画竹者之胸,则爱画竹者之胸亦可知而已”,从而落笔到此君轩的由来。全文推物及人,歌颂了古代君子的志节情趣;虽题为轩记,却写得委婉含蓄、寓义深刻,颇具可读性。

猜您喜欢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木兰花慢·太湖纵眺

洪亮吉 洪亮吉〔清代〕

眼中何所有?三万顷,太湖宽。纵蛟虎纵横,龙鱼出没,也把纶竿。龙威丈人何在?约空中同凭玉阑干。薄醉正愁消渴,洞庭山桔都酸。
更残,黑雾杳漫漫,激电闪流丸。有上界神仙,乘风来往,问我平安。思量要栽黄竹,只平铺海水几时干?归路欲寻铁瓮,望中陡落银盘。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九日望日怀张历友

蒲松龄 蒲松龄〔清代〕

临风惆怅一登台,台下黄花次第开。
名士由来能痛饮,世人元不解怜才。
蕉窗酒醒闻疏雨,石径云深长绿苔。
摇落寒山秋树冷,啼乌犹带月明来。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如梦令·正是辘轳金井

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〔清代〕

正是辘轳金井,满砌落花红冷。蓦地一相逢,心事眼波难定。谁省,谁省。从此簟纹灯影。
2025 333诗词古文网 | 诗文 | 名句 | 作者 | 古籍 | 纠错